隨著5G商用的深入發展,5G專網建設正式提上日程。與傳統專網通信不同的是,5G專網的用戶范圍更加廣泛,不僅為了滿足公安、金融、航天等特定行業用戶的網絡安全需求,更主要是為企業數字化轉型、建設工業互聯網,實現智能制造轉型搭建網絡基礎。
兩種建網模式優勢互補
5G專網建設已然是大勢所趨。目前,國際上主要有兩種主流5G專網建設方式,除了能打開運營商市場的“公網專用”模式,行業用戶也可以選擇利用專屬頻段獨立建網。而行業專家認為這兩種建網方式將優勢互補、互為補充。
“公網專用”是依靠運營商公網,利用網絡切片等技術,為企業建設/租賃專網。利用5G公網建設5G專網的主要技術就是網絡切片和邊緣云。網絡切片,是利用虛擬化技術,將5G的核心網、無線網分割成多個部分,分別支撐不同業務,保證各個切片網絡間相互隔離,從而保證專網的時延和可靠性。網絡切片技術最先在3GPP國際標準組織中制定的R14版本標準中提出,目前尚在完善之中,今年6月發布的R16版本標準將會進一步規范5G網絡切片技術;邊緣云,是將數據處理放到(基站、交換機、路由器等)邊緣側的云平臺,提高網絡處理速度、降低處理時延。
用這種方式建設5G專網,能夠幫助制造企業迅速建設5G專網,成本相對較低,節省了建設一套網絡的成本,也無需過多的后期運維成本。同時,可以定制不同的網絡切片,在不同程度上“共享”公網,不需要分配單獨的頻譜資源,能夠提升我國頻譜利用率。
行業用戶獨立建網是相對傳統的專網建網模式,主管部門需要為行業用戶分配獨立的專網頻段。行業用戶利用專屬頻段進行自主建設5G專網,建設一整套獨立的5G核心網、5G基站等的通信系統,完全不依靠運營商公網。目前,德國、英國、日本等多個國家已經為垂直行業分配了5G專用頻段。諸如,德國分配了3.7GHz- 3.8GHz頻段,英國分配了3.8GHz-4.2GHz頻段,日本分配了2575MHz-2595MHz、28.2GHz28.3GHz、 4.6GHz- 4.8GHz 和28.3GHz- 29.1GHz頻段。2020年3月27日,日本富士通宣布其自建的5G專網正式商用。此外,日本NEC、NTT East、秋田有線電視等企業均已經獲得了5G專網頻譜使用權。
采用這種部署方式,網絡環境更加自主可控,能夠保證網絡時延更低、數據安全性更高,但部署和運維成本也相對較高。
目前我國尚未給5G專網批準獨立的頻譜資源,廣東省是首個向國家申請5G專網專屬頻段的省份。因此,行業也在探索,兩種建網方式哪種將成為5G專網的首選,利用5G網絡切片的“公網專用”模式是否會取代傳統專網模式?
對此,多位業內專家向《人民郵電》報記者表示,公安、軍隊等對信息安全性要求比較高的特殊行業依然會選擇傳統專網建網模式,而諸如傳統制造業、電力行業等對數據安全要求不高,而希望迅速開始數字化轉型的行業可能會選擇“公網專用”模式。
這是由于目前“公網專用”方式建設5G專網的安全可靠性、低時延特性等仍需要接受考驗。B-TrunC產業聯盟代表李俠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網絡切片技術尚無法解決大量公眾用戶與行業用戶同時接入導致的隨機接入擁塞問題,存在專網客戶無法接入網絡的風險。
5G專網前景巨大
無論以何種方式建設5G專網,都將拉動信息通信業發展,并提高企業生產效率,助力企業智能制造轉型,促進社會經濟發展。
5G具有高速率(1Gbps以上)、低時延(毫秒級)、海量連接(每平方公里至少100萬個終端)、高可靠(99.9999%)的特性,不再只聚焦人與人的連接,而更多的聚焦物與物、人與物的連接,將賦能醫療、交通、制造等行業,開啟萬物互聯的大門,而5G專網則被認為是信息通信業與千行百業融合的“敲門磚”。
根據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和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聯合推出的《中國5G經濟報告2020》預測,到2023年,直接經濟貢獻方面,5G將創造6.3萬億元總產出,經濟增值2.9萬億元;間接經濟貢獻方面,5G將創造總產出10.6萬億元,經濟增值3.6萬億元。
5G時代,運營商、通信設備商可以利用網絡切片、虛擬化等技術,為各行各業建設5G專網,為行業用戶提供高速率、低時延、獨立、可靠的通信網絡,助力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升級。
未來,5G專網市場前景廣闊,將助推信息通信業與垂直行業融合發展。
來源:人民郵電報 審校:馬春明 鄧晶龍 編輯:潘玥 王玢